再論JavaSwing線程
|
不正確的Swing線程是運行緩慢、無響應和不穩定的Swing應用的主要原因之一。這是許多原因造成的,從開發人員對Swing單線程模型的誤解,到保證正確的線程執行的困難。即使對Swing線程進行了很多努力,應用線程邏輯也是很難理解和維護的。本文闡述了如何在開發Swing應用中使用事件驅動編程,以大大簡化開發、維護,并提供高靈活性。
背景
既然我們是要簡化Swing應用的線程,首先讓我們來看看Swing線程是怎么工作的,為什么它是必須的。Swing API是圍繞單線程模型設計的。這意味著Swing組件必須總是通過同一個線程來修改和操縱。為什么采用單線程模型,這有很多原因,包括開發成本和同步Swing的復雜性--這都會造成一個遲鈍的API。為了達到單線程模型,有一個專門的線程用于和Swing組件交互。這個線程就是大家熟知的Swing線程,AWT(有時也發音為“ought”)線程,或者事件分派線程。在本文的下面的部分,我選用Swing線程的叫法。
既然Swing線程是和Swing組件進行交互的唯一的線程,它就被賦予了很多責任。所有的繪制和圖形,鼠標事件,組件事件,按鈕事件,和所有其它事件都發生在Swing線程。因為Swing線程的工作已經非常沉重了,當太多其它工作在Swing線程中進行處理時就會發生問題。會引起這個問題的最常見的位置是在非Swing處理的地方,像發生在一個事件監聽器方法中,比如JButton的ActionListener,的數據庫查找。既然ActionListener的actionPerformed()方法自動在Swing線程中執行,那么,數據庫查找也將在Swing線程中執行。這將占用了Swing的工作,阻止它處理它的其它任務--像繪制,響應鼠標移動,處理按鈕事件,和應用的縮放。用戶以為應用死掉了,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。在適當的線程中執行代碼對確保系統正常地執行非常重要。
既然我們已經看到了在適當的線程中執行Swing應用的代碼是多么重要,現在讓我們如何實現這些線程。我們看看將代碼放入和移出Swing線程的標準機制。在講述過程中,我將突出幾個和標準機制有關的問題和難點。正如我們看到的,大部分的問題都來自于企圖在異步的Swing線程模型上實現同步的代碼模型。從那兒,我們將看到如何修改我們的例子到事件驅動--移植整個方式到異步模型。